受到疫情的影响,假期延长,出行受限,相信很多同学对这个不一般的寒假有着许多感受。除了可以借助丰富的线上资源来学习、锻炼、提升自我,这个特殊时期其实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待在一起,让我们得以重新反思、整理与家人的相处模式,形成更加健康、紧密的家庭关系。
为什么拥有好的家庭关系非常重要?
疫情对我们每个人都生活都带来了影响,甚至可能引发特定的负性情绪,如压力、焦虑感等。而良好的家庭支持正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困境,抵御压力的“保护罩”。
面对相同的困境,好的良好家庭支持系统通常能迅速运作起来,形成恰当的方案来应对,家庭成员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会较小。相反,低效的家庭支持系统则更可能在此时显得僵化、刻板,家庭成员也会感受到更多的消极情绪。
举个例子
在疫情初期,很多年轻人因为更早通过网络了解到事态的严重性,因此开始劝家里的长辈戴上口罩,减少出行,彼时许多长辈的态度却是不以为然,甚至有许多年轻人因为这件事和长辈争吵了起来。
回过头看,大家劝家人做好防护,自然是出于关心和爱意,这样的关怀不被接纳,确实会让人感到沮丧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也许也是许多家庭关系不够紧密、信任、有效的侧面反映。
年轻人常常觉得中老年人不愿意接纳新事物,习惯固守己见。从发展的角度看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们确实更趋向于根据已有经验来作出判断,认知能力也会有所下降。但也有研究表明,在老年人做出决策时,动机也起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,而与相关的人的亲密程度会影响动机的强弱。
换句话说,如果家庭成员日常的连接足够紧密,家里的老人确定“我们家小孩是爱我的、关心我的”,即使他们暂时还不具备辨明情况的能力,他们也更可能愿意因为年轻人的话而提前做好防护。
如果我们平常和家庭成员交流不多,只在特殊时候才突然出来向家族群里的亲戚连番科普甚至唇枪舌战,尽管是出于一番好意,但是效果恐怕也会差强人意。
如何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?
这个宅在家中的假期,事实上却也给了我们难得的与家里人长时间相处的机会。作为家庭的一份子,我们可以更主动地行动起来,强化和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。
01
向家人表达感激
即使是当下看似平淡无奇的宅居生活,其实也是依靠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才能运转起来的。例如,你在家的一日三餐,背后也多亏了爷爷奶奶戴着口罩出去买菜,父母精心的烹饪料理。对于一些人来说,也许他们的家里人还因为工作需要忙碌在各行各业,甚至是抗疫的第一线。
用心看到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,并向他们表达感激吧,让他们知道你看到了他们每天所付出的努力。也许只是简单的一句“谢谢您为家里的付出”“谢谢您陪伴在我身边”,对于家人来说,却会是一剂保持积极情绪、乐观面对生活的强心剂。
02
营造有质量的家庭时间
难得有大量的时间留在家中,尝试走出自己的房间,暂时把手机和电脑放在一边,和家里人一起做些什么吧。
也许是陪他们一起看个电视剧,也许是号召他们一起跳跳操,甚至是自发地提出一起来个家里做个大扫除。这些共处的时光会转化成无法被磨灭的积极体验,滋润家庭中的每一个人。
03
和家人保持积极的沟通
平常,我们忙于在外求学奔波,与家人联系的时间和机会被不自觉地压缩。现在,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家人相处交流,也是打破一些原有的情感壁垒的好时机。
尝试着向家里人敞开心扉,聊一下你在外的所见所闻所感,也多听听平常在家里的家人都在做些什么,会有什么感受。富有情感的、真挚的交流能真正的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,这会让我们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牢固。
最重要的是,在谈论种种生活琐碎奇闻轶事之余,别忘了告诉家里人:我爱你们。
04
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
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,如果想要成为家庭支持网络的有力资源,我们也需要积极地培养自己应对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比如,对于同学们来说,我们可以从生活自理能力入手,有意识地减少对家里人的依赖,学着去井井有条地打理自己的生活,让家人看到你是独立的、成熟的、可信赖的。
逐渐地,我们可以主动承担更多家庭里的共同责任,小至日常家务,大至一些重要的家庭决策,我们都可以主动地参与、思考,和家人一起为这个家出谋划策。
05
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
家庭所面临的困境与每个家庭成员都休戚与共。作为家庭的一份子,我们也应该更主动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。小至日常家务,大至重要的家庭决策,我们都不应该采取冷眼旁观、置身事外的态度。
当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把自己的家、自己的家人记挂在心上,主动地去出谋划策,建立起有效的家庭支持网络,这个家就能变得更无惧风雨、坚不可摧。
北化心理中心与您同心战“疫”
各位师生可通过问卷星(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),填写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困惑。您所填写的涉及隐私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。我们将在后台及时进行收集整理。
对于在问卷中收集到的共性问题,我们会在相关微信公众号上予以回应及解答。对于亟待干预的情况,将由专业心理老师通过电话或QQ的方式提供一对一心理援助服务。
参考文献
【1】Zhang, X., Fung, H. H., Stanley, J. T., Isaacowitz, D. M., & Ho, M. Y. (2013). Perspective taking in older age revisited: A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.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, 49(10), 1848.
【2】孙薇薇. (2014). 亲人的力量:中国城市亲属关系与精神健康研究. 北京: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往期回顾
2、北化心理线上问答Vol.1 |在家无法专注学习?害怕受感染?同学们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!
运营:朋辈心理互助联合会
作者:黎玮轩
编辑:杨婧